农学院吴殿星教授团队培育的水稻品种“浙大两优136”通过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

发布者:陈燕佳发布时间:2019-11-08浏览次数:391

2019103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224号公告,浙江大学农学院吴殿星教授团队培育的水稻品种“浙大两优136”通过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90120”。

“浙大两优136”系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1.9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2天。株高123.3厘米,穗长24.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4万穗,每穗总粒数192.7粒,结实率83.7%,千粒重24.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6.05.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3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1%,垩白粒率15.7%,垩白度1.5%,直链淀粉含量14.4%,胶稠度73毫米,长宽比3.1,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1.7千克。

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意见为: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科研与地方合作办公室供稿)

吴殿星教授(中)在向李家洋院士(左)汇报水稻育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