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划
发布者:陈燕佳发布时间:2021-05-24浏览次数:457
专利名称 | 专利发明人 | 专利类型 | 授权时间 |
一种光悬浮微球的起支方法及装置 | 胡慧珠、傅振海、葛晓佳、舒晓武、刘承 | 发明专利 | 2018 |
一种高灵敏度光阱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胡慧珠、葛晓佳、李正刚、舒晓武、刘承 | 发明专利 | 2018 |
基于脉冲激光的精确控制微球进行光悬浮的方法及装置 | 傅振海、胡慧珠、葛晓佳、舒晓武、刘承 | 发明专利 | 2018 |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空间光场微分器的图像边缘提取方法及系统 | 阮智超、朱腾峰、周祎晗 | 发明专利 | 2019 |
一种全封闭式光阱传感控制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 胡慧珠、傅振海、佘玄、舒晓武、刘承 | 发明专利 | 2019 |
全密闭式片式光阱传感控制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 胡慧珠、苏鹤鸣、李文强、舒晓武、刘承 | 发明专利 | 2019 |
一种快速高效自适应光学补偿的受激拉曼散射成像系统 | 龚薇、斯科、李政翰、张德龙 | 实用新型专利 | 2020 |
一种基于衍射光栅的多波长空间光场微分运算器件 | 阮智超、方轶圣、周祎晗 | 发明专利 | 2020 |
基于光学自旋霍尔效应空间微分器的边缘提取方法及系统 | 阮智超、朱腾峰、楼一杰、周祎晗、张佳豪、黄隽奕 | 发明专利 | 2020 |
一种双光束光阱光束辅助对准装置和方法 | 陈杏藩 李楠 胡慧珠 刘承 高晓文 | 发明专利 | 2020 |
基于二维材料横向二倍频效应的集成光学自相关器 | 郭欣、张建彬、童利民、鲍庆洋、吴昊、李维嘉、石章兴 | 发明专利 | 2021 |
基于片上集成波导与半导体纳米线的复合结构单纵模激光器 | 童利民、鲍庆洋、郭欣、李维嘉、许培臻 | 发明专利 | 2021 |
一种2微米波段的耗散孤子激光器 | 李宇航、童利民、王利镇、康仪、郭欣 | 发明专利 | 2020 |
一种基于金属纳米颗粒耦合结构的弯曲微纳光波导 | 郭欣、杨宇鑫、童利民、龚珏、高一骁、吴昊 | 发明专利 | 2020 |
波长快速调谐的半导体纳米线激光器 | 郭欣、许培臻、童利民 | 发明专利 | 2020 |
快速高效自适应光学补偿的受激拉曼散射成像系统和方法 | 龚薇、斯科、李政翰、张德龙 | 发明专利 | 申请阶段 |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机器学习细胞分类方法及装置 | Hyeon Jeong Lee、陈天润、程清越、张德龙 | 发明专利 | 申请阶段 |
基于光学微分器的校准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的方法和系统 | 阮智超、黄隽奕、朱腾峰 | 发明专利 | 申请阶段 |
一种用于真空光镊系统的微粒多次起支实验装置及方法 | 李楠、祝训敏、舒晓武、胡慧珠、刘承 | 发明专利 | 申请阶段 |
同时操纵多个瑞利区低折射率微粒且高捕获效率的装置 | 陈杏藩、苏晶晶、李楠、胡慧珠 | 发明专利 | 申请阶段 |
一种基于真空光镊的绝对重力仪和测量方法 | 陈杏藩、高晓文、李楠、胡慧珠、刘承 | 发明专利 | 申请阶段 |
一种全封闭式圆片式倏逝波重复捕获微球的装置 | 陈杏藩、苏晶晶、李楠、胡慧珠 | 发明专利 | 申请阶段 |
一种基于倏逝波的无损和准确捕获微球的系统和装置 | 陈杏藩、苏晶晶、李楠、胡慧珠 | 发明专利 | 申请阶段 |
一种利用正弦相位调制实现多位置光阱的方法和装置 | 陈杏藩、苏晶晶、李楠、胡慧珠 | 发明专利 | 申请阶段 |
一种应用于真空光阱装置的微球团簇状态检测方法 | 李楠、胡梦珠、胡慧珠、陈杏藩、舒晓武、刘承 | 发明专利 | 申请阶段 |
一种基于双光镊系统的微粒位置探测精度提高方法 | 李楠、王霞、胡慧珠、陈杏藩、舒晓武、刘承 | 发明专利 | 申请阶段 |
基于光阱的微粒形状及表面粗糙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 李文强、李楠、胡慧珠、舒晓武、刘承 | 发明专利 | 申请阶段 |
基于光阱的重力测量装置及方法 | 胡慧珠、李文强、李楠、陈杏藩、舒晓武、刘承 | 发明专利 | 申请阶段 |
基于光致加热效应悬浮大尺寸微粒的方法及装置 | 李文强、李楠、胡慧珠、舒晓武、刘承 | 发明专利 | 申请阶段 |
双光束光阱中重复捕获微球的方法及装置 | 李文强、李楠、胡慧珠、舒晓武、刘承 | 发明专利 | 申请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