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认知与人工智能团队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陈燕佳发布时间:2019-05-07浏览次数:566

53日下午,“逻辑、认知与人工智能团队学术研讨会”在西溪校区行政楼229古籍所会议室召开。会议由“逻辑、认知与人工智能”团队负责人廖备水教授主持,计算机学院吴飞教授、医学院包爱民教授、哲学系黄华新和李恒威教授,以及来自剑桥大学哲学系刘洋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刘奋荣教授等参加本次研讨。与会专家分别围绕各自专业领域作了精彩报告,推动了“逻辑、认知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多学科交互和东西方学术融汇。

 

廖备水教授首先介绍了人机交互融合是团队建设的核心思想,确定了“三元空间群智计算”等8个课题为团队建设的基础。廖教授介绍了2019年逻辑、认知与人工智能创新团队的主要活动有:与剑桥大学联合召开“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推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讨会,与卢森堡大学联合成立“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推理联合实验室”,第三届中波应用逻辑——关于社会现象的逻辑推理研讨会,以及第22届多主体系统的原理与实践国际会议等学术活动。

刘洋研究员介绍了剑桥大学利文休姆未来智能研究中心旨在加强科技与政策层面之间的沟通联系,确保人工智能在未来发展中得到最好的运用。该研究中心现设有5个主程序和19个科研项目,预计将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推理基础理论与方法等研究项目中与浙江大学开展紧密合作。

李恒威教授作了题为《心智的生命观及其对人工智能奇点论的批判》的报告。他认为人工智能超过人类智力拟议的时间点是不存在的,他从生命与心智,生命与感受以及生命与算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和演算,强调生命不是算法也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所超越。

刘奋荣教授作了题为《图、博弈与逻辑》的报告。她介绍了Travel Sabotage两种类型的博弈,并认为这两种类型的博弈都可以用模态逻辑建模来刻画。Travel博弈可以用二维的模态逻辑来建模。但Sabotage博弈可能需要考虑创建一种新的逻辑,并且该逻辑在计算复杂性上也会大大增加。

包爱民教授作了题为《大脑一元论》的报告。她从部分整体论的角度,肯定医学界所秉持的“大脑一元论”,认为这是人类心智的本质。她认为大脑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决定和行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她还区分了人脑和人工智能在本质上的区别,认为人脑是形式逻辑加上先验逻辑,最后形成的辩证逻辑。

吴飞教授作了题为《大数据智能,从关联挖掘到因果推理》的报告。他认为不同于问卷调查等传统方式,21世纪是通过数据计算得到关联关系并进行因果推理。在大数据背景下,有可能出现数据越多,结论可废止的可能性越高的问题。因此,他认为要形成数据驱动、知识引导、经验学习三向交互的综合推理机制,创建“健壮”的人工智能系统。

最后,与会专家们就研讨会中涉及到的各个话题从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推动“逻辑、认知与人工智能”相关学科融合会聚与相互促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